西安鼓乐南集贤东村乐社简介

来源: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时间:2023/08/29

周至县集贤东村地处秦岭北麓中段,首阳山下,古楼观东侧,距西安市六十公里。这里风景秀丽,交通方便,空气新鲜,布满多种奇特的人文景观。

集贤村也称南集贤。据周至县志记载: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南集贤分为东瀛村和西社村两个部分。东瀛村为皇家行宫,西社村为皇家御园。当时唐宫廷贵族经常在此地游玩、狩猎、度假,同时常有宫廷乐队来此娱乐。唐天宝年间(公元732年)安史之乱时,宫廷乐队一批乐人携带乐器、乐谱为追随西逃的唐玄宗和杨贵妃,流落在南集贤。在此与村民逐渐生活在一起,给当地村民传授宫廷宴乐技艺。集贤村民众把唐宫廷音乐的曲谱、演奏形式继承保留至今。

集贤东村鼓乐社能从古到今一直传承繁衍不息,主要是集贤村民对此民间艺术情有独钟、惜爱不舍,同时也有严格的会规制度。鼓乐社也叫香会,有重要的资产来源保证乐社的正常活动。解放前,乐社的资产是香山寺山场。鼓乐社信奉和祭祀的精神神灵是护法尊神韦陀。

集贤东村鼓乐社现共有演奏人员30多人,年龄结构老、中、青。1962年进社有8人,1975年进社有4人,1999年进社有10人,2000年后进社学习鼓乐艺术的有14人。

01.png

“第十五届西安鼓乐艺术节南集贤东村乐社演出现场“(图片来源:陕西省艺术研究院)

乐社现保存古曲谱有20多册,分别是:鼓拍谱、打扎谱、南词、北词、杂曲谱。古曲谱本最早的是清道光六年正月手抄本。这些古曲谱是不多见的珍贵文物。曾几次有人出高价收买,东村乐社的艺人们即使在非常困难的时期都没有动心。东村乐社的曲谱名目和老一辈艺人口传共有360多首,曲目名称大体如下:《尺调得胜令》《尺调宫门子》《瓦盆儿》《湛》《乐琴湛》《雨包头》《下水泉》《扑灯娥》《赶东山》《送京娘》《四方静》《望云阁》、北词《正宫端正好》《黄钟出对子》《中吕粉蝶儿》《南吕一枝花》《仙吕赏花时》《上调聚贤宾》。东村鼓乐社现在能演奏的曲目共60多首,长达3个小时。

1962年进社的老艺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他们冒着很大的风险珍藏了20多册古谱本和古老乐器如:坐堂鼓、大锣、神锣、黄龙伞等有文物价值的实物乐器。乐社社长顾景昭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东村鼓乐社在演奏鼓乐时,周围摆设有黄龙伞、三角龙旗、彩色幡、帅字旗等仪仗。演奏行乐时帅字旗前导,彩色幡两边,幡上书写对联一副:萧韶九成云君至,笙管雅奏凤凰朝。三角龙旗左右随行,黄龙伞殿后,乐队居中,给人以庄严肃穆雄壮威武之感,十足的皇家宫廷宴乐之气势。

集贤东村鼓乐社农闲时韵曲排练演奏,积极参加中央省市县的大型文化活动和庆典观光,学术研讨演出。1979年分别参加咸阳地区、西北五省群众文艺汇演。1983年应省外办邀请,接待外国音乐专家日本的岸边成雄。1987年随同西安鼓乐演出团赴京参加亚太地区第五届华夏之声音乐会学术研讨演出,并为一百二十多个国家使节演出。1996年参加西安红五月音乐会并得一等奖;2002年10月东村鼓乐社十四人应德国柏林 “音乐之友”协会邀请赴德国柏林参加国际文化音乐专场演出,受到西欧各国音乐家高度赞扬;2005年6月应邀在北京海淀剧院参加《百名农民演绎中国古代音乐史诗》专场展演;并在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学术研讨交流演出。

多年来,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港澳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专家及外国留学生专程来集贤观赏考察研究集贤鼓乐。